AI专利,超越技术本身
中科院一马当先20082018年,中科院在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利数量为715件,在语音处理领域的专利数量为203件,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专利数量为246件,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利数量为417件。这样的成绩单是如何取得的?首先,中科院通过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,明确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目标。早在2007年,中科院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。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,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宋河发教授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。其次是构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。他介绍,在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处,在院级层面建立知识产权研究院培训中心、知识产权信息中心、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平台、知识产权投资公司、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,建立了院级指导、所级操作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。近年来中科院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迅速,2016年专利申请达到14881件,授权量达到9786件,持有效专利达到36032件。20082016年,中科院共获得国家专利奖83项。再次,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信息服务。通过设计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体系,开展所级领导、管理骨干、科研骨干、知识产权专员四个层极的专题培训班,2008年以来共培训1.6万人次。截至2016年,中科院共有院级知识产权专员311人,所级知识产权专员1080人;从事知识产权管理、转移转化与服务工作的人员共1891人。知识产权专员和管理人员为科研项目开展知识产权分析工作,有效提升了科研创新的效率。宋河发表示。第四,通过知识产权强化人工智能科技创新。中科院近年来建立了一批人工智能的研究机构,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学院、未来学院,软件研究所成立智能软件研究中心,自动化研究所成立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等,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研发,掌握一大批自主技术专利。最后,加强科技成果转化。中科院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,积极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光学、医疗仪器等领域建设专业型孵化器,通过合作研发、委托研发、共建实验室、技术转让许可、作价入股投资、拍卖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。宋河发说道。20082016年,中科院累计转移转化知识产权(转让、许可、自行实施、作价入股、技术开发、技术服务)7000件,合同金额超过120亿元。
AI专利申请与发展这份报告显示,计算机视觉包括图像识别技术,是实现汽车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,也是最常见的AI应用,所有AI相关专利中有49%涉及该技术。用于机器人的AI专利申请从2013年的622件增长至2016年的2272件,总体提高265%,年均增长率55%。控制方法技术管理机器臂等设备的行为,相关专利申请从2013年的193件增加至2016年的698件,提高262%,年均增长率达到55%。许多部门和行业正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商业开发。其中,交通运输领域不仅总体结果表现突出,而且表现出AI相关专利申请增长率最高的特点,2016年为8764份申请,20132016年的年增长率为33%。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智能系统实验室主任、瑞士国家机器人能力中心创始主任DarioFloreano表示: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并不感到惊讶。这十年见证了政府和工业为智能系统研究提供的大量资金的增长,一些成果正迅速从实验室部署到现实世界。与每一项新技术一样,人工智能为早期采用者提供了优势,也带来了许多挑战。如人工智能正在取代技能,威胁就业和收入;对数据的关注,从担心安全漏洞和黑客攻击到隐私及同意问题,再到算法和数据评估中的潜在偏见。如精确医学领域,即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设计,其进展需要系统地收集每种疾病类型和亚型患者的大量临床数据。获取数据带来了与保护人类主体相关的挑战。我们的观点是,在改善患者生活的同时,要有达到正确的平衡并保护我们权利的可能性。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应用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负责人AristotelisTsirigos说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第一批专利申请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提出的,但美国和中国均后来者居上。目前,美国和中国是两个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机构所在地。2014年,中国申请专利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。有评论家称,在未来的10年里,我们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平行的生态系统:一个在硅谷,一个在中国。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,这些因素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。就其涉及的广泛问题,尚有诸多空间。(作者:王方)